发现的旅程

旅游不仅是去欣赏美景,更是放飞心灵的历程

赤水崖景区建设加速推进,助力乡村旅游新篇章

2025-08-31 12:33:54 点击:

赤水崖景区建设加速推进:绘就乡村振兴“山水画卷”

盛夏时节,位于XX省XX市的赤水崖景区内,机器轰鸣与鸟鸣虫唱交织,施工人员正忙着铺设生态步道、修缮传统民居、打造特色文化节点——这个集自然奇观、红色记忆与乡土风情于一体的旅游景区,正以“加速度”向“全域旅游新地标”迈进。当前,随着一期核心项目陆续竣工、二期规划加速落地,赤水崖不仅成为当地文旅产业的“新引擎”,更以“景区带村”的模式,为周边乡村铺就了一条“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”的振兴之路。


从“养在深闺”到“加速出圈”:基础设施升级激活资源潜力

赤水崖景区因一条蜿蜒8公里的丹霞地貌峡谷得名,区域内分布着3处天然瀑布、5片原始次生林,更留存有明清古驿道、红军长征活动遗址等红色遗迹,以及苗绣、竹编等非遗文化。然而,过去因交通不便、设施滞后,这些“宝贝”长期“藏在深山人未识”。

今年以来,当地政府紧扣“乡村振兴+文旅融合”战略,将赤水崖景区建设列为“一号工程”,累计投入XX万元实施“三大提升工程”:

  • 交通网“串珠成链”:新建3.2公里旅游专线公路,连接景区与最近的乡镇集市,并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(可容纳300辆私家车)、旅游接驳车专用道,彻底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;

  • 服务链“精准赋能”:投资800万元打造标准化游客中心(含智慧导览系统、急救站、母婴室),沿峡谷步道增设12处观景平台、6座生态厕所,并引入第三方公司运营环保观光车;

  • 文化链“活态呈现”:对景区内3处古村落进行保护性修缮,保留青瓦木构、雕花门窗等传统风貌,同步规划“非遗工坊”“红色讲堂”“农耕体验园”,让文化资源从“静态展示”转向“互动体验”。

“现在从市区开车到景区只要40分钟,沿途还新增了5处观景台,上周带家人来提前‘探路’,孩子直喊‘比课本里的山水还美’!”市民王先生的感慨,折射出赤水崖从“边缘地带”向“旅游热区”的蜕变。据景区负责人介绍,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试运营,目前已接到20余家旅行社的合作意向。


从“单一观光”到“全链增收”:文旅融合铺就乡村共富路

赤水崖的建设,绝非“就景建景”,而是以景区为“杠杆”,撬动周边乡村的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。

在景区辐射的3个行政村(XX村、XX镇、XX社区),当地创新推行“景区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:

  • 就业增收“零门槛”:优先录用周边村民参与景区建设与运营,目前已有120名村民成为保洁、导游、餐饮服务员,人均月收入达3000-5000元;

  • 农产品“借景增值”:景区内规划“乡村市集”,专门销售村民种植的高山云雾茶、野生猕猴桃、手工竹编等特产,预计年销售额可突破200万元;

  • 民宿经济“多点开花”:鼓励村民将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,政府提供设计补贴(每间客房补贴1万元)和运营培训,目前已有23户村民提交申请,其中8户已开始装修,“国庆前能迎客,按现在市场行情,旺季每晚能卖800-1200元。”XX村村民张大姐一边整理刚晒好的竹席,一边算着“旅游账”。

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产业观念上。过去,当地农民多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,如今“旅游思维”正渗透到生产环节:有的村民开始尝试种植观赏型水稻(不同季节呈现不同颜色),有的联合成立“生态养殖合作社”(主打“景区直供”土鸡、土猪),还有的计划依托峡谷溪流发展冷水鱼养殖……“以前种玉米,一亩地年收入不到2000元;现在改种高山蔬菜,卖给景区餐厅,一亩能赚8000多,还能通过直播卖到城里。”XX镇党支部书记李建国说,“景区不仅是景点,更是乡村产业的‘转化器’。”


从“短期建设”到“长效运营”:生态优先守护“诗与远方”

在赤水崖景区的开发中,“生态红线”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底线。项目建设方专门聘请生态专家团队制定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》,明确“三不原则”:不砍一棵原生树、不填一口天然潭、不破坏一处地质遗迹。例如,在修建玻璃观景台时,原本设计的桩基位置因靠近珍稀植物群落被调整;在开发漂流项目时,放弃了流量更大的支流,选择对生态影响更小的主河道,并配套建设污水循环处理系统。

“我们不仅要让游客‘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’,更要让他们‘记得住乡愁’。”景区运营总监陈芳介绍,未来赤水崖将构建“四季主题”旅游产品:春季推出“峡谷采茶节”,夏季举办“亲水露营季”,秋季开展“红叶徒步赛”,冬季打造“非遗文化月”,同时联动周边乡镇开发“一日游”“两日游”精品线路,力争3年内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,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。


从“施工蓝图”到“实景画卷”,赤水崖景区的加速推进,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。它不仅激活了一方山水,更激活了一方经济、凝聚了一方人心。正如当地村民所说:“以前总盼着‘走出去’,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,谁还愿意离开呢?”随着景区的正式开放,赤水崖必将成为更多人追寻“诗与远方”的目的地,而这条“以旅兴农、以农促旅”的特色之路,也将为更多乡村的振兴提供可复制的样本。


标签:

暂无
logo
专注智慧旅游综合解决方案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、旅游目的地智能导览服务,分销合作运营深度协同发展的互联网文旅服务企业。

服务热线

0898-32693777

海口顶酷互联科技有限公司

海口市振兴南路宇建城市花园A座2单元1802

琼ICP备12002763号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