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现的旅程

旅游不仅是去欣赏美景,更是放飞心灵的历程

构建文旅融合发展“乐至模式” 资阳乐至推动全域旅游升级

2025-07-09 18:00:11 点击:

构建文旅融合发展“乐至模式”,推动资阳乐至全域旅游升级,需立足乐至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发展基础,以“红色文化为魂、生态资源为基、产业融合为脉、品牌赋能为翼”,探索差异化、特色化发展路径,打造“成渝中部文旅融合示范标杆”。以下从核心路径与保障机制两方面展开具体策略:


一、核心路径:构建“五维融合”发展体系

(一)资源整合:串珠成链,打造“红色+生态+乡村”复合型产品矩阵

乐至文旅资源富集且多元,需打破“单点开发”思维,以“主题化、场景化”整合为核心,构建“1核3带”空间格局:


“1核”:以陈毅故里景区为核心,深挖红色文化内涵。拓展红色研学、红色文创、红色演艺等业态,建设“陈毅精神”主题文化园(含纪念馆扩建、情景剧场、红色研学基地),开发“重走元帅路”沉浸式体验线路(串联旧居、陈列馆、战役遗址),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。

“3带”:

生态文旅带:依托龙泉湖、蟠龙湖、陈毅故里旅游区等生态资源,联动简阳、安岳等周边区域,打造“成渝中部湖泊度假带”,推出环湖骑行、湿地观鸟、星空露营等生态体验项目,配套高端度假酒店与野奢营地。

乡村文旅带:以“乐至烤肉”“蚕桑文化”为IP,串联劳动镇、石佛镇等乡镇,建设“田园美学综合体”。发展“烤肉主题民宿”“桑基鱼塘农创园”“非遗工坊”(如蜀绣、竹编),打造“吃烤肉、住农房、干农活、购手作”的乡村微度假场景。

古驿文旅带:挖掘乐至作为“古蜀道重要节点”的历史底蕴,修复南津驿、童家驿等古驿站遗址,开发“古驿文化体验街”,融入川剧变脸、金钱板等非遗表演,配套驿站主题餐饮(如驿站豆腐、古驿米酒),重现“古驿商道”风貌。

(二)产业融合:跨界联动,培育“文旅+”全产业链

推动文旅与一、二、三产业深度融合,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附加值:


文旅+农业:依托“中国长寿之乡”品牌,发展“农业观光+采摘体验+康养度假”模式。在劳动镇、中天镇等打造“桑葚采摘园”“葡萄庄园”“有机蔬菜基地”,结合农事节庆(如桑葚节、采桃节)举办亲子农耕体验活动,推出“乐至长寿农产品”伴手礼(如桑葚干、有机大米)。

文旅+工业:聚焦乐至“中国西部蚕桑之乡”优势,建设“蚕桑文化工业旅游区”,开放丝绸生产企业(如红旗丝绸厂)参观通道,开发丝绸手作体验(扎染、织锦)、丝绸主题文创(丝巾、家居用品),联动电商直播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销售网络。

文旅+商业:在县城中心打造“乐至不夜城”,融合烤肉美食、非遗展演、国潮文创,引入沉浸式剧本杀、露天音乐会等年轻业态;在景区周边布局“文旅消费综合体”,集成餐饮、住宿、购物、娱乐功能,延长游客停留时间(目标从1天延长至2-3天)。

(三)品牌塑造:精准定位,构建“立体传播”矩阵

以“红色乐至·生态慢城”为核心品牌,强化差异化传播:


IP打造:推出“陈毅元帅”卡通形象与“乐乐”“至至”文旅吉祥物,开发系列文创产品(盲盒、手账本、表情包);围绕“乐至烤肉”打造“中国烤肉之乡”子品牌,通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等节目宣传,举办“乐至烤肉节”(含烤肉大赛、美食品鉴、食材溯源直播)。

营销推广:

借势平台:与抖音、小红书合作开展“打卡乐至”话题挑战,邀请文旅博主、达人拍摄“红色寻根”“乡村慢生活”等主题内容;

区域联动:加入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联盟”,与成都(大邑、都江堰)、重庆(大足、潼南)联合推出“红色文化一日游”“生态度假两日游”精品线路;

事件营销:举办“陈毅精神”国际学术研讨会、“成渝中部文旅融合发展峰会”,提升乐至在区域文旅版图中的话语权。

(四)服务升级:智慧赋能,构建“主客共享”生态

以游客体验为中心,完善“硬设施+软服务”,打造“近悦远来”的旅游环境:


智慧旅游:建设“乐至文旅云平台”,集成“吃住行游购娱”一站式服务(实时门票预约、智能导览、交通接驳、投诉建议);在主要景区部署AR/VR导览设备,推出“元帅故事”数字孪生体验项目。

基础设施:优化交通网络,开通“成渝—乐至”旅游专线高铁/大巴,建设景区间旅游公路(串联龙泉湖、陈毅故里);提升住宿品质,培育高端度假酒店(如湖泊度假酒店)、特色民宿(如古驿主题民宿)、乡村客栈(如烤肉主题民宿)。

公共服务:在景区、商圈设置“游客服务中心”,提供免费咨询、应急物资、语言翻译等服务;加强从业人员培训(导游、民宿主、商户),推行“微笑服务”标准,提升游客满意度。

(五)机制创新:共建共享,激活“多元主体”活力

打破政府主导的传统模式,构建“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社区参与”的协同机制:


政策支持:出台《乐至县文旅融合发展扶持办法》,对文旅项目用地、税收、融资给予优惠;设立文旅产业投资基金,重点支持红色研学、生态旅游、乡村民宿等领域。

社区共建:鼓励村民以土地、房屋入股参与旅游项目(如民宿、农家乐),优先吸纳本地居民就业(导游、手作师傅、餐饮服务员);建立“旅游收益反哺机制”,将部分旅游收入用于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与文化遗产保护。

市场主体培育:引进头部文旅企业(如华侨城、复星旅文)参与重点项目开发,支持本地企业(如乐至烤肉协会、蚕桑合作社)延伸产业链;孵化“小而美”的文旅初创企业(如文创工作室、乡村研学机构)。

二、保障机制:强化“四大支撑”

组织保障:成立“乐至县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”,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,统筹协调文旅、发改、交通、农业农村等部门,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难点问题。

人才保障:与高校(如四川音乐学院、成都文旅学院)合作开设“文旅融合”专业课程,定向培养策划、运营、管理人才;引进高端文旅策划团队,聘请“文旅顾问”指导项目落地。

资金保障:加大财政投入(每年安排文旅专项经费不低于一般公共预算的3%),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文旅项目建设;探索“文旅资产证券化”,盘活景区、酒店等优质资源。

生态保障:建立“文旅开发生态红线”,严格限制核心景区过度商业化;推广“低碳旅游”模式(如新能源观光车、太阳能照明),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。

结语

乐至文旅融合“乐至模式”的核心在于以红色文化铸魂、以生态资源立基、以产业融合赋能、以品牌营销破圈、以服务升级提质,最终实现“景城一体、主客共享”的全域旅游新格局。通过这一模式,乐至有望成为成渝中部文旅融合的“样板区”、乡村振兴的“示范带”、区域经济增长的“新引擎”。


标签:

暂无
logo
专注智慧旅游综合解决方案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、旅游目的地智能导览服务,分销合作运营深度协同发展的互联网文旅服务企业。

服务热线

0898-32693777

海口顶酷互联科技有限公司

海口市振兴南路宇建城市花园A座2单元1802

琼ICP备12002763号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