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现的旅程

旅游不仅是去欣赏美景,更是放飞心灵的历程

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,太仓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

2025-07-09 18:07:59 点击:

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,太仓作为江苏对接上海的“桥头堡”,凭借“接轨上海、融入长三角”的区位优势、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禀赋,以及“江南文化”“长江文化”“郑和文化”的深厚积淀,正以全域旅游为抓手,探索一条“文化赋能、生态提质、产业融合、区域协同”的创新发展路径,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“近悦远来”的休闲旅游目的地。


一、区位与资源:太仓发展全域旅游的底气

太仓地处长江入海口南岸,东濒长江,与崇明岛隔江相望,南接上海宝山、嘉定,西连昆山,北邻常熟,是长三角核心区的“黄金节点”。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:


交通便捷性:沪苏通铁路、南沿江城际铁路在此交汇,1小时可达上海虹桥枢纽,30分钟融入上海“15分钟生活圈”,高铁时代的“同城效应”为承接上海及长三角客源提供了天然条件。

生态多样性:拥有长江口湿地(太仓段)、金仓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、西庐园等生态地标,以及璜泾镇“江南水乡”、双凤镇“非遗文化”等特色乡村,形成了“江海交汇、水网纵横、田园丰美”的生态基底。

文化独特性:作为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,太仓留存了天妃宫、浏河古镇等历史遗迹;同时,作为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,拥有龙狮、昆曲、评弹等非遗文化,以及“太仓肉松”“双凤羊肉面”等美食IP,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潜力巨大。

二、破题与创新:太仓全域旅游的五大发展路径

(一)文化赋能:从“资源依赖”到“文化引领”

太仓跳出“景点旅游”思维,以文化IP为核心重构旅游吸引力。


深挖历史文脉:以郑和下西洋文化为核心,打造“郑和故里”文化旅游区,整合天妃宫、郑和纪念馆、浏河古镇等节点,推出“跟着郑和下西洋”主题研学游、沉浸式演艺(如《郑和下西洋》实景演出),让历史“活起来”。

激活非遗活力:依托龙狮、昆曲(太仓是昆曲发源地之一)、苏作工艺等非遗资源,建设非遗文化街区(如沙溪古镇非遗工坊),开发非遗体验课程(如手工缂丝、评弹教学),推动“非遗+旅游”“非遗+文创”融合发展。

塑造现代文化标识:结合太仓“德企之乡”(超400家德企落户)的产业特色,打造“工业旅游+德国文化”体验带(如舍弗勒、克恩-里伯斯工厂参观、德国啤酒节),吸引亲子、商务客群。

(二)生态提质:从“单一景观”到“全域风景”

太仓以“长江大保护”为引领,推动生态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。


打造滨江生态休闲带:依托长江口湿地资源,建设“太仓长江生态公园”,串联沿江步道、观景平台、湿地科普馆,推出“江滩露营”“生态研学”“渔文化体验”等项目,塑造“江海交汇”的生态旅游名片。

建设田园美学乡村:以“万丰村”“东林村”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基础,推广“稻田艺术”“农耕体验”“乡村民宿”等业态,打造“春赏油菜花、夏摘西瓜、秋品大闸蟹、冬泡温泉”的四季田园旅游线。

完善生态旅游配套:推进金仓湖、弇山园等景区的智慧化改造,增设生态停车场、骑行绿道、房车营地等设施,提升游客“慢游”体验。

(三)产业融合:从“门票经济”到“全产业链”

太仓推动旅游与农业、工业、商业、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,延伸产业链条。


“旅游+农业”:依托璜泾镇“万亩水稻田”、浮桥镇“特色果园”,发展观光农业、采摘体验、农事研学,推出“太仓大米”“双凤葡萄”等农产品伴手礼,带动农民增收。

“旅游+工业”:发挥德企集群优势,建设“太仓中德工业旅游区”,开放企业展厅、生产线(如通快激光设备展示),配套工业主题酒店、德国餐厅,打造“工业旅游+商务会展”的复合型景区。

“旅游+康养”:利用长江口生态优势,引入高端康养机构,开发“江景疗愈”“中医理疗”“森林瑜伽”等项目,建设长三角康养旅游度假区。

(四)区域协同: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长三角联动”

太仓主动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,构建“资源共享、线路共推、市场共拓”的协作机制。


“上海后花园”定位:针对上海客群推出“周末微度假”产品(如1日/2日游套餐),开通“上海—太仓”旅游专线大巴、定制高铁班列,联合上海旅行社推出“迪士尼+太仓”联票,吸引上海游客“早出晚归”。

长三角旅游线路串联:与苏州(周庄、同里)、昆山(锦溪、千灯)、南通(启东)等城市合作,设计“江南水乡文化线”“长江口生态线”“长三角红色旅游线”等跨区域线路,共享客源、共办节庆(如长三角古镇旅游节)。

共建旅游服务平台:接入“长三角文旅公共服务平台”,实现景区门票、酒店住宿、交通出行“一码通”,提升游客跨区域流动便利性。

(五)服务升级:从“基础保障”到“品质体验”

太仓以“游客需求”为导向,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能级。


完善基础设施:推进“旅游厕所革命”,在景区、乡村旅游点增设第三卫生间、母婴室;优化交通标识系统,在高速入口、高铁站设置旅游导览屏,提供多语种服务。

培育特色住宿:发展“精品民宿+主题酒店”集群,如沙溪古镇的“白墙黛瓦”民宿、浏河的“江景度假酒店”、乡村的“田园综合体酒店”,满足不同客群需求。

强化市场监管:建立旅游信用体系,规范景区门票、导游服务等价格,打击“黑导游”“不合理低价游”,营造放心旅游环境。

三、成效与展望:从“县域旅游”到“长三角标杆”

近年来,太仓全域旅游发展成效显著:2023年接待游客超1500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,沙溪古镇获评“国家4A级景区”,浏河镇入选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”。未来,太仓将进一步聚焦“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”目标,重点推进:


品牌化运营:打造“太仓长江文化节”“长三角(太仓)休闲旅游博览会”等IP,提升城市旅游辨识度;

数字化赋能:建设“太仓智慧旅游大脑”,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,精准推送个性化旅游产品;

主客共享:推动旅游与城市更新结合,在老城区改造中植入旅游元素(如历史文化街区、文创市集),让市民共享旅游发展红利,实现“景城一体”。

结语

太仓的全域旅游实践,本质上是长三角地区依托区位优势、文化底蕴与生态资源,探索“小而精”“特而美”旅游目的地的典型样本。通过文化赋能、产业融合、区域协同等路径,太仓正从“上海的卫星城”升级为“长三角的休闲港湾”,为全国县域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。未来,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,太仓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“近程高频、远程深度”的休闲旅游新地标。


标签:

暂无
logo
专注智慧旅游综合解决方案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、旅游目的地智能导览服务,分销合作运营深度协同发展的互联网文旅服务企业。

服务热线

0898-32693777

海口顶酷互联科技有限公司

海口市振兴南路宇建城市花园A座2单元1802

琼ICP备12002763号

返回顶部